
*活動內容及講師名單將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
*重要公告:為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最新防疫規定,將限制現場參與學員數,詳細內容請參閱以下「伍、課程時間表」之說明。*
壹、活動簡介
「台北電影學院」於2015年開設「專業攝影課程」,邀請攝影大師李屏賓從攝影美學與專業技術的角度,與學員分享拍攝經驗。今年全新規劃課程架構,推出「電影攝影工作坊」,包含系列講座以及小班制工作坊。工作坊學員將能與攝影指導導師一對一面談,討論過去拍攝經驗與專業解惑。
課程以「創作構想」、「案例分析」、以及「技術趨勢」為主軸,邀請師資包含曾參與獲獎華語電影、國際影展獲獎作品的攝影指導與高動態範圍(HDR)技術顧問。期待透過講師的經驗與產業觀察分享,提升學員攝影專業思維與掌握未來影視規格趨勢,培育臺灣電影攝影國際型人才。
貳、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三、承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參、報名連結
報名自7月15日至(週四)8月15日(週日)止。
報名前請詳閱以下課程介紹。
報名自7月15日至(週四)8月15日(週日)止。
報名前請詳閱以下課程介紹。
肆、講師簡介
一、導師:關本良

畢業後任文化藝術雜誌平面攝影,94年獲HKIPP頒授愛克發青年攝影師獎,97年開始電影攝影工作,包括《薰衣草》、《越快樂越墮落》、《男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曾與關錦鵬、許鞍華、王家衛等導演合作多部作品,先後以《2046》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攝影及紐約影評人獎最佳攝影獎,《渺渺》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短片《正一》獲香港4As廣告金帆攝影銀獎,《大虎子·撤》獲韓國Asiana國際短片展技術成就獎。近年與多位台灣新銳導演合作攝影工作,參與之短片《跳格子》獲金馬獎、台北電影獎及亞太影展三個最佳短片獎,紀錄片《山有多高》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美國國家廣播協會最佳電視紀錄影片獎、劇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創台幣48億票房佳績。 熱愛紀錄片並身兼導演、攝影及剪接的作品 《乘著光影旅行》獲台北電影獎首獎、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剪接獎。
關本良亦熱心與年輕朋友分享交流,曾任教於港、台多間大學及金馬電影學院。
二、導師:包軒鳴
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在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學習電影攝影。2002年移居臺灣後,負責了多部中、港、臺的電影攝影,其中有賣座的華語電影,也有獲得國際獎項肯定的劇情長片。他精通中文及英語,對於中西方文化的理解,造就了他獨特的攝影美學。
包軒鳴的攝影作品有《風聲》、《武俠》、《女朋友男朋友》、《尋龍訣》、《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曾經兩次入圍金馬獎,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亞洲電影大獎,以及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即將問世的攝影作品包含陳可辛導演的《獨自·上場》、郭子健導演的《古董局中局》和陳駿霖導演的《買一送一》。
三、講師:瀧本幹也(Mikiya Takimoto)
從平面及電視廣告開始,持續在日本國內外發表各式作品。2021年,新的影像作品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隈研吾展」中發表,並同時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等。豐富的平面攝影及電影攝影經驗也培養出他作為藝術家的觀點。他擔任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攝影指導作品包括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的作品《我的意外爸爸》、第74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第三次殺人》,他也以《海街日記》獲得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最佳攝影獎。
四、講師:蕭凱文(Kevin Shaw)
工作流程顧問、講師與調光師。
目前為Color at Mission 總監、
Colorist Society International, CSI(國際調光師協會)主席,
International Colorist Academy, ICA(國際調光師學院)共同創辦人兼講師,以及 Finalcolor 的執行長。
蕭凱文在過去4年中積極地鑽研高動態範圍成像技術(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HDR),35年來的職涯所觸及過的作品類型包括劇情長片、電視、商業廣告、音樂錄影帶以及影片修復等領域,工作足跡遍及43個國家。
他在獲得電影與電視攝影榮譽學士學位之後,於倫敦開始調光師生涯。先後在義大利、瑞士和泰國都建立了調光中心,接著在 1998 年加入了達文西(Da Vinci)公司擔任訓練總監,並在2004年回到調光與拷貝輸出的工作崗位。為了分享專業知識,他在 2009 年共同創立了International Colorist Academy, ICA(國際調光師學院)。 2012 年為 BBC 建立了數位化、剪輯暨修復單位,並擔任了3年的首席技術士。2016 年共同創辦了Colorist Society International, CSI(國際調光師協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代表專業電影調光師的組織,他目前為該組織的主席。
五、論壇主持人:沈可尚
電影導演。前台北電影節總監。
重要作品含紀錄片《賽鴿風雲》、《野球孩子》、《日日喃喃》、《築巢人》、《幸福定格》;劇情片《與山》、《茱麗葉/兩個茱麗葉》、《10+10/到站停車》、《昨日的記憶/通電》、《世紀末的華麗》等,曾入圍坎城影展、真實影展、山形影展正式競賽;獲紐約電視獎金獎、上海電視獎銀獎,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首獎、台北電影獎首獎、金鐘獎、金馬獎等。
伍、課程時間表
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8月23日發布之集會活動人數上限指引,所有入選「工作坊」之學員可至現場參與系列講座及工作坊課程;入選「系列講座」之學員以報名先後順序前26位可至現場參與講座(若未能於期限內回覆出席則按順序遞補)。未能至現場參與之學員將於9月9日工作坊結束後,以email方式獲得課程錄影檔案線上限時觀看連結。
時間表
09/07(二)Day 1 系列講座(暫定) |
時間 | 課程 | 備註 |
10:00-12:30 | 攝影構想與實際變化的應對 與談人:包軒鳴、關本良 論壇主持人:沈可尚 | 中文授課 |
12:30-14:30 | 午間休息 | |
14:30-16:00 | 「海街日記」的攝影經驗分享 瀧本幹也(Mikiya Takimoto) | 中日文同步口譯 |
16:00-16:30 | 中場休息 | |
16:30-18:00 | 高動態範圍:如何呈現更好的視覺畫面 蕭凱文(Kevin Shaw) | 中英文同步口譯 |
09/08(三)Day 2 工作坊 |
時間 | 課程 | 備註 |
11:00-12:00 | 工作坊介紹與學員破冰 | |
12:00-13:30 | 休息 | |
13:30-17:00 | 導師一對一面談 | |
09/09(四)Day 3 工作坊 |
時間 | 課程 | 備註 |
13:30-17:00 | 導師一對一面談 | |
17:00-17:30 | 結業式 | |
陸、課程地點
入選者將另行通知詳細場地及報到資訊。
柒、報名流程
一、 系列講座
. 報名資格
1. 必須為中華民國國籍或持有中華民國居留證,並年滿18歲之影視從業人員。
2. 曾參與拍攝電影長片為優先錄取資格。
3. 歡迎有拍攝紀錄片、電視劇、廣告及MV經驗者報名。
4. 歡迎大專院校影視相關科系學生報名。
. 報名方式
7月15日至(週四)8月15日(週日)止,至系列講座報名網址填寫報名資料及提供個人工作履歷。完成後將由影委會評選,並於8月下旬於影委會官網公布錄取名單。 . 課程資訊
部分課程將以英文或日文授課,並提供中文同步口譯。
二、 工作坊:
. 報名資格
1. 必須為中華民國國籍或持有中華民國居留證,並年滿18歲之影視從業人員。
2. 報名者必須擔任過至少兩部短片,至多一部長片之攝影指導。
3. 入選學員須參與所有系列講座與工作坊課程。
. 報名方式
1. 7月15日至(週四)至8月15日(週日)止至工作坊報名網址報名。 2. 影委會將邀請評審進行遴選,8月下旬於影委會官網公布錄取名單。
3. 報名資料:請於報名網址提供以下資料
• 履歷 CV(至多二頁)
• 短片作品連結
. 課程費用
入選學員須簽署切結書並參與全程3天之課程。如全程參與課程,則無須繳交費用。如有課程缺席,則需繳交行政費用3,000元。
捌、其他注意事項
一、上述活動內容將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調整,且於現場採取防疫管制措施,並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滾動修正。
二、「系列講座」將以報名者產業經歷作為錄取之評選標準。
三、「工作坊」將以報名者產業經歷及發展潛力作為錄取之評選標準。
四、報名者有義務確保填寫與提供之資料均為真實且正確,如有不實或違反報名規則之情事,經查證屬實,本會將取消其錄取資格並公布於官方網站,爾後亦不得參加本會辦理之各項活動。如已領取證書者須立即返還之,且應自負全部責任,與本會無涉。
五、經評選錄取者,活動日須攜帶證件正本以備查驗。若無法提供身分證明文件、或有錄取資格認定之爭議,本會有權取消錄取者之參加權利。
六、工作坊期間如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加重禁止群聚,須配合防疫政策得取消當日活動,或遇天災、颱風、地震…等或其它不可抗力之因素,經臺北市政府宣佈停止上班上課,得取消當日課程。當日之課程時數得以從出席規定內扣除。
七、所有報名及活動資訊如有異動以活動官方網站公告為主,本會保留本招生內容、活動異動、修改、解釋、及報名者評選之權利。
八、本招生內容之解釋與適用若有爭議,均依照中華民國法律予以處理,如有紛爭,報名者同意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庭。
九、凡報名本活動者,即代表報名者已瞭解並同意接受上述招生要點之所有內容,且同意本會依法蒐集、處理其所有個人資料與肖像。
十、本講座全程禁止擅自拍照、錄影及錄音。
聯絡資訊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國際組:
曾小姐(crystal.t@taipeifilmcommission.org)